美俄海上力量会否进入”后航母时代”?局势变化引热议
全球海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
最近国际局势风云变幻,一个引人深思的难题浮出水面:美俄海上力量会否进入”后航母时代”?从红海危机到俄乌冲突,传统航母的威慑力似乎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美国航母在也门海域畏首畏尾,俄罗斯则另辟蹊径进步不对称作战能力,这一切都预示着海上力量的游戏制度可能正在改写。
美国航母为何”怕了”?
令人惊讶的是,号称全球最强的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,在面对胡塞武装这样非民族行为体时竟显得束手束脚。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抵达亚丁湾后,始终不敢进入也门海域,生怕遭到导弹和无人机攻击。这不免让人疑惑:造价上百亿美元的航母为何会惧怕几千美元的无人机?
事实表明,现代反舰武器的进步已经让航母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。即便是拦截成功,高昂的拦截成本也让美军不堪重负。正如海军专家梅尔科利亚诺所言,美国可能不得不考虑改变策略,从防御转向进攻。但难题是,面对分散的、非对称的威胁,航母这种”大杀器”真的还能发挥预期影响吗?
俄罗斯的另类海上进步之路
与美国不同,俄罗斯在海军建设上走了一条差异化道路。受限于经济实力和造船工业水平,俄罗斯无力维持庞大的航母舰队,转而重点进步潜艇部队和高超音速导弹等不对称作战力量。特别是在俄乌冲突中,俄罗斯黑海舰队虽然损失不小,但其导弹打击能力仍对乌克兰形成有效威慑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随着芬兰向美军开放15座军事基地,德国装甲旅进驻立陶宛,俄罗斯面临的陆上威胁急剧增加。这种情况下,俄罗斯很可能会进一步调整海军战略,将更多资源投向能够直接威慑欧洲的武器体系,而非传统的航母力量。
“后航母时代”真的来临了吗?
要判断是否进入”后航母时代”,我们需要思索多少关键难题:航母是否仍然是力量投射的最佳平台?在高强度对抗环境下,航母的生存能力怎样?维护和运营航母的成本是否已经超出其战略价格?
从当前动向看,航母作为”海上霸主”的地位确实受到挑战,但完全被取代还为流行早。更可能的情况是,航母将与其他新兴作战平台形成互补关系,在特定场景下发挥特定影响。对于美俄这样的海上强国而言,怎样平衡传统力量与新型作战能力,将是决定未来海上话语权的关键。
小编归纳一下:变革中的海上力量平衡
全球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海上力量格局也不例外。美俄是否会真正进入”后航母时代”尚无定论,但可以肯定的是,两国都在根据新的安全环境调整海军进步战略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。未来谁能在变革中找准路线,谁就能在激烈的海上竞争中占据先机。